当前位置:首页 > 予智文化 > 团建文化

湖北予智律师事务所第三十七期“予智沙龙”

湖北予智律师事务所第三十七期“予智沙龙”交流会

  2025年9月12日下午2点,湖北予智律师事务所第三十七期“予智沙龙”在律所小会议室如期举行。本次会议由全星律师主讲,聚焦“如何利用破产制度撬动僵持执行案件”这一核心议题,针对某破产案件中存在的管理人工作敷衍、资产核查不全面、法人及股东失联等问题展开讨论。

  案件初期,债务人公司呈现“无资产、无凭证、法人失联” 的表面状态,初步核查后案件存在“走过场”的风险。但经深入梳理发现,该公司为改制企业,初步查询到国资公司持有其 1% 股份。在被吊销营业执照前两年内仍有 2000 余万元资产,资产去向成谜;后续排查中排除部分名义股东后,确认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,为责任追索提供了关键方向。

  案件推进过程中,债权人与管理、法院的博弈分阶段展开并实现突破。第一阶段围绕银行流水核查展开,管理人首次调取流水时工作敷衍,未覆盖全部银行账户,导致核查不完整。对此,债权人自行收集并提交债务人未被核查的银行账户信息,要求管理人重新调取,并提出共同前往银行参与调查,最终双方协作完成补充核查,为后续发现资金异常打下基础,这也是债权人与管理人的首次关键碰撞,扭转了案件初期的消极局面。

  第二阶段针对股东与实控人失联问题,初期债务人名义股东拒绝出面,管理人未能锁定实际控制人,案件陷入僵局。债权人通过梳理工商档案、关联企业信息等,发现名义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不一致的线索,将其提交管理人并要求重新核实。管理人据此发函、致电相关主体,最终排除非实际持股的名义股东,锁定公司实际控制人,明确了后续责任追索的核心对象。

  第三阶段则聚焦国资持股单位配合不足与资产去向不明的问题。债权人自行审核发现其中有300多万元提现记录,这一情况对企业而言极不正常。债权人随即向管理人提出凭证核对要求,指出可能存在侵犯公司资产的问题。因法院的消极态度,我方穿插维稳的动作,最终法院妥协受理相关诉求,成功撬动对股东的责任追索。

  会议最后总结经验,强调破产制度是一把双刃剑,既可能被企业利用来逃避债务,也能成为撬动陷入僵局执行案件的有力工具。作为债权人,一方面要重视对债务人企业银行账户、银行流水的审计工作,务必细致排查,此类核查中十有八九能发现问题;另一方面要紧盯管理人履职,在管理人不愿主动推动工作时,可通过申请企业破产、深挖案件线索、敦促管理人开展查询等方式,积极争取权益,最大程度挽回损失。

  下一期“予智沙龙”由宋忠洋律师主讲,大家不见不散。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027-837785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