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习律师--陈爱红
2025 年 11 月 1 日,《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》(2025 年第 11 号)正式实施。这一新政首次以 “用途区分” 为核心,将黄金交易划分为 “投资性” 与 “非投资性” 两类并适用差异化税收规则,标志着我国黄金税收征管从 “粗放式” 向 “精细化” 转型,直接引发全国最大黄金珠宝集散地 —— 深圳水贝市场的短期震荡。
01 市场反应:新政引发行业震荡
作为占据全国黄金珠宝原料交易量 70% 以上的核心枢纽,深圳水贝对税收新政的反应极具风向标意义。11 月 3 日,市场出现罕见的 “集体停货” 现象:批发商统一回复 “现在没定价,暂时没法出货”。。
更严峻的是黄金回收市场的 “分级停滞”:个人散户的小额回收(50 克以内)仍可零星开展,但企业或机构的大额回收(1 公斤以上)已全面暂停。“有客户想出手 5 公斤金条,我们直接推了,现在连发票怎么开都没明确,收了怕踩税务红线。” 某回收机构工作人员表示。
02 政策核心:“双线管理” 重塑黄金税收规则
新政的核心突破在于建立 “投资性 - 非投资性” 双线管理体系,通过用途区分实现税收精准调控,具体差异如下表所示:
|
政策要素 |
旧政策 |
新政策 |
|
管理方式 |
粗放式管理,不区分交易用途 |
按 “投资性 / 非投资性” 用途分类管理 |
|
场内交易税收优惠 |
实物交割统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|
投资性:即征即退 + 免附加税;非投资性:免征增值税 |
|
进项抵扣规则 |
未明确区分用途,抵扣标准模糊 |
投资性: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;非投资性:按普通发票金额 6% 计算抵扣 |
|
用途变更机制 |
无明确规定,变更流程空白 |
6 个月内可申请 1 次变更,需交易所红字发票冲销后重开 |
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图来清晰地展示新政策下,不同交易主体在不同用途下的增值税处理路径:

交易所渠道优势进一步凸显
新政明确 “场内免税、场外征税” 的导向:纳税人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、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合规平台交易标准黄金,可享受对应税收优惠;若通过场外私下交易,需按 13% 的现行增值税税率全额缴税。
以 100 万元非投资性黄金(如首饰原料)为例:通过交易所交易可免征 13 万元增值税,而场外交易需全额缴纳,税负差异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,倒逼市场向合规渠道集中。
03 法律解析:新政下的合规风险与挑战
从法律视角看,新政的出台与水贝市场近年频发的 “跑路事件” 高度相关,本质是通过税收监管堵塞市场漏洞,化解三类核心风险:
1. 发票管理的合规红线
新政要求会员单位在黄金实物交割出库前,必须完成 “用途申报 - 发票匹配” 流程:投资性黄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非投资性黄金开具普通发票;若需变更用途(如投资性转非投资性),需提前向交易所报备,通过红字发票冲销原票后重新开具。
此前部分商户通过‘开错票’规避税负,比如将首饰原料按投资性黄金开票抵扣,新政直接封死了这个漏洞,违规开票可能被认定为‘虚开发票’,面临 5 万元以上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
2. 非法期货交易的法律定性
近年水贝 “跑路事件” 多源于中间商的 “炒金价” 投机:部分料商以 “锁价交易” 为名,与下游商户签订 “金价波动对冲协议”,实则开展无实物交割的非法期货交易。2024 年深圳某法院审理的 “某黄金料商跑路案” 中,法院明确此类交易 “无实际货物交割、仅对金价波动赌方向”,构成非法期货交易,判决交易无效,涉事商户损失自行承担,涉案金额达 1.2 亿元。
新政通过 “用途绑定交易”,强制要求实物交割与用途申报同步,从源头压缩非法期货交易的生存空间 —— 若无法明确黄金用途(如投资性需证明流通属性,非投资性需关联生产场景),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,间接遏制 “无实物炒金” 行为。
3. “熟人交易” 的合规陷阱
水贝市场长期依赖 “微信沟通 + 转账确认” 的熟人模式,缺乏规范合同约束。新政实施后,这种模式面临双重风险:一是无法提供交易台账(如出库单、用途申报单),难以证明进项抵扣的合法性;二是若交易对手方出现风险(如跑路),仅凭微信记录难以主张法律权利。
04 企业应对:从 “被动观望” 到 “主动合规” 的路径
面对新政冲击,黄金产业链企业需从 “税务合规”“模式优化”“战略调整” 三层推进应对:
1. 构建全流程税务合规体系
精细化会计核算:单独设置 “投资性黄金进项税”“非投资性黄金进项税” 明细科目,区分核算交易所交割黄金与场外采购黄金的税额,避免混记导致的抵扣错误;
标准化交易台账:台账需包含 “黄金成色(如 99.5%/99.9%)、用途申报单编号、交割日期、发票号码、交易对手方资质” 等关键信息,留存期不低于 5 年(符合税务资料保管要求);
严格发票管理:开票前需核对用途申报记录,确保 “发票类型 - 黄金用途 - 交易场景” 一致,如非投资性黄金用于首饰生产,需在发票备注栏注明 “首饰原料”。
2. 优化商业交易模式
对接合规渠道:非交易所会员的中小商户,可通过 “会员代理” 模式接入上海黄金交易所享受税收优惠;
规范合同文本:杜绝 “口头约定 + 微信记录”,采用行业标准合同,明确 “黄金用途、交割方式、发票类型、税负承担” 等条款;
3. 中长期战略调整
差异化经营:中小企业可聚焦非投资性黄金细分领域(如古法金首饰、文创黄金),避开投资性黄金的高合规门槛;
行业整合预判:未来 6-12 个月,预计有 10%-15% 的小型场外商户因无法满足合规要求退出市场,头部企业或通过并购扩大份额,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。
新政并非简单的税收调整,而是对黄金市场生态的重塑:短期看,市场需经历 “停摆 - 梳理 - 适配” 的阵痛;长期看,合规化将推动行业从 “野蛮生长” 转向 “高质量发展”。对所有参与者而言,读懂政策规则、构建合规能力,将成为未来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。
2025.11.4